近日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立信数据研究院联合组织撰写的《2025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与上季度相比,二季度消费意愿指数下降1.2点;与去年同期相比,消费意愿指数下降7.1点,其中预期消费意愿指数下降12.4点,回落较多。
消费意愿的回落,在当前消费对经济的支持拉动作用背景下,更显“严峻”。日前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上半年消费情况时直言“可圈可点”,据介绍,在消费数据方面,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%,而去年前三季度的这一数据为49.9%。在消费结构方面,服务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升级消费加快,悦己消费、情绪消费,多元化消费方兴未艾。
对于消费者的预期下降,下半年如何继续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?就此,南都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。
7月20日,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,市民和游客在古城游玩(无人机照片)。盛夏时节,各地从商业、旅游、展演等多个领域着手,拓展夜间消费的新场景、新业态,持续释放“夜经济”活力,推动消费提质升级。 新华社发
避险意识提升,消费者储蓄意愿增强
根据《报告》,2025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(简称消费意愿指数)为120.2,高于景气临界值100。与上季度相比,消费意愿指数下降1.2点;与去年同期相比,消费意愿指数下降7.1点。
立信数据研究院院长潘建成对南都记者介绍说:“消费意愿指数由即期消费意愿指数和预期消费意愿指数构成,从我们对全国5000个消费者的调查情况来看,与去年同期相比,消费者即期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变化,回落较多的是消费者预期意愿。”
据了解,即期消费意愿指消费者在当前条件下,基于自身消费能力和需求,对商品或服务产生的即时购买倾向。预期消费意愿则指消费者基于对未来的判断,对商品或服务产生的消费倾向。
“这是一项主观调查,消费者预期意愿指数回落较多,也就是说,因为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,有着不确定性,导致消费者在这个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避险情绪提升,储蓄意愿提高,消费意愿有所回落。”潘建成补充道。
谈及储蓄,《报告》称,消费者储蓄意愿再创新高这一现象值得关注。
根据《报告》,消费者日常消费开支之外的余钱主要依次用于储蓄、子女培养教育、旅游、还房贷和医疗。储蓄基本上长期成为消费者余钱使用的首选,且二季度再创新高。
另外,高收入消费者选择“储蓄”的比重持续高于中等和低收入消费者,这一现象提示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可能会低于预期;青年消费者选择“储蓄”的比重显著上升,与其就业、子女培养压力大产生防御性储蓄心态有关。今年上半年居民存贷比升至历史新高,体现消费者避险意识攀升。
不过,潘建成也谈及,事实上,国内消费者储蓄意愿比国外发达国家消费者大,这也受长期形成的量入为出、有所结余的文化影响。
截至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.9万亿元
和消费预期相比,整体上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上升,从去年前三季度的49.9%增长为上半年的52%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等多位专家表示,这与自去年以来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关,使得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。
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近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,这不仅是一个消费的刺激政策,更重要的是换出了智能和绿色,提升了大家的品质生活。自去年9月开始推动以来,限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;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.4倍,今年上半年我们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%,达到了50.2%。截至上半年,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.9万亿元,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。
不过,多位专家也担心下半年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效力递减的问题。
比如,潘建成就在调查中发现,二季度打算通过“以旧换新”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比重有所下降,不过降幅是比较温和的。他说,以旧换新多数换的是家电及数码产品,当然也包括汽车,这些都是耐用消费品,不是用了一两年就需要换的,因此这项政策本身是阶段性的、具有瓶颈制约的。
“从目前看,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还有拓展空间。但从更长的时间看,促进消费的政策或许可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,比如发放无差异消费券等。”潘建成还说。
从更长远来看,要让社会公众敢消费、愿意消费,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内专家也多次提到,增加居民收入,提高社会保障,改善消费环境。
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,下半年仍有提升空间
较去年前三季度,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了2.1%,为52%。但南都记者发现,对比疫情之前的数据,2018年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%,一直以来,消费对国民经济都起到了压舱石作用。
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王丹对媒体表示,从2008年开始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60%,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一些变化,比如房地产市场、特朗普关税政策等。中国的消费者对未来有所顾忌,因此在消费上有所保留,但中国的消费者在世界上的流动性依然是最好的,从存款数据就可以看出来。
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,6月末,本外币存款余额327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8.6%。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0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7.94万亿元。
基于上述分析,多位专家都认为,消费仍有提升空间,扩大内需仍是下半年的着力点,建议下半年扩大财政支出,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。
此外,南都记者注意到,根据多份研究报告,上半年尤其是6月份的餐饮消费数据不容乐观。比如有报告指出,餐饮收入同比增速从4月的5.2%和5月的5.9%下滑至6月的0.9%。
对此,潘建成建议,餐饮行业是民生行业,创造了数千万人的就业,餐饮企业的困难是值得高度关注的。解决餐饮业的困难,要从供求两端发力。从需求端,关键还是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预期,从而稳信心,增加消费者餐饮消费;从供给端,适当减免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餐饮企业的税费,同时发展类似老年食堂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餐饮消费场景,创建各具特色的餐饮品牌,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。
配查信-股票怎么配资加杠杆-配资短线炒股-配资炒股理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